注册
注册
手机*
姓名*
密码*
登录
手机*
密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天下幸氏 > 重庆
【2018】万州幸氏的古往今来
2018-02-28

万州幸氏古往今来

万州幸氏宗亲筹委会整理



    根据郭沫若、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稿》、《中国史纲要》我幸氏家谱的记述,我们华夏幸氏,启元于西周,鼻祖姬幸(姓姬名幸),号偃,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封其弟姬幸于雁门,周成王继位后,为褒扬其叔戎边雁门、扶绥百姓、匡扶周室之功勋,于公元前1079年因名赐姓于姬幸,幸氏自此诞辰,幸偃为天下幸氏第一人,被尊为偃公。三千多年来,偃公血脉播九州,幸氏子嗣衍寰宇,创造了单家独姓一脉相传一百三十余代的繁衍奇观,成为中华“百家姓”中独具人文风尚的古老家族。


      据著名历术专家、贵州大学张闻玉教授考证,幸氏家族是中原大地最古老的家族之一,幸氏谱牒则是佐证西周历史的珍贵史料。同时,自公元前813年幸临政任扬州大夫始,幸氏族人更是华夏民族开发江南的先锋和中兴吴越的股肱,从周宣王起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幸氏族人开发江南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是任何一个华夏民族所不可比拟的。


    江西是幸氏族人开发江南的另一个隆兴之地。据考证,幸氏自渤海沧州的共同发祥之后,历经了14世祖尚玑公元前625年被派江西高安劝农课桑,61世祖茂宏七世纪下半叶履职蜀、赣后再回高安祖居地, 91世祖启善自江西泰和至湖北孝感等漫长的衍迁过程,家道升平,人文荟萃,忠孝浓烈。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创建中国最早的桂岩书院、文章与柳宗元齐名、官至国子监祭酒、出使吐蕃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幸南容;才力过人、时称铁面御史的幸弼;宋政和二年进士、辅佐康王南渡有功的幸扩;进士及第、官至礼部主事、1189年首修《恒户录》(就是中国最早的幸氏家谱)、教五子“名俱扬”(三子习文中进士、二子尚武为军中名将、祖孙三代七人中进士)的幸邦国,等等。在尚文抑武的宋朝,幸氏曾出现过八龙八进士、十多位幸氏族人同朝为官的盛况,将幸氏皇家后裔、书香门第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万州幸氏自64世至91世的28代中,计有64世幸南容、66世幸轼、72世幸义、74世幸扩、78世幸兴龙、82世幸文兴6人为进士,是真正的书香世家。


    万州幸氏支系,是74世祖幸扩次子之文的后裔。幸扩有三子,长子之仁居现江西省修水县汤桥,次子之文居现江西省奉新县上富镇,三子之武居现江西省高安县洪城。80世槐林迁居高安县富楼,其后裔再迁江西泰和,91世启善,再从江西泰和迁至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这就是我们这一支人来万州之前的最后迁徙地。公元1369年,92世居圣,携长子天臣、次子天相、三子天佑及家眷,辗转千里,下马落居于今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厚池坝幸家湾。尊居圣之父启善为三峡幸氏一世祖。三峡幸氏族人以厚池坝为中心,向其周边的幸家槽、马家坝、天德、盐井、大桥等地逐渐扩散。97世庭芳迁居走马镇叶子坝,其后裔以叶子坝为中心,扩散至周边的大梁上、石缸屋基、中心、关上和紧邻的石柱县河嘴场、利川市建南、乐福店等地。1627年,101世应孝躲避明末战乱迁居四川达县东岳乡幸家山。入川649年来,启善祖血脉在三峡地区传承27代,家风淳厚,人才辈出。历经多次扩散和两次大的迁徙,在三峡大地勤耕苦作,创业兴家,开辟了幸氏宗族生生不息的新天地。


       2013年未,万州区幸氏户籍人口8209人,其中:新田镇3678人,走马镇2236人,城区街道1177人,罗田镇223人,其它少于200人的乡镇30个,895人。加上万州区周边的利川、达州、云阳、石柱、梁平、奉节幸氏族人,人丁逾万,是幸氏宗族繁衍和聚居规模最大的支系。占全国幸氏人口8.6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八分之一。


        宗族血脉的香火不息,是列祖列宗生养和护佑的结晶,也离不开谱牒宗祠的文化传承和维系。一部幸氏家谱,就是幸氏家族古往今来的生命印痕和历史足迹。1845年,万州幸三焘首修《幸氏族谱》,1935年,幸文清、幸学相、幸宗楫等续修《幸氏族谱》,为三峡幸氏宗族史奠基立柱。一册册古朴凝重的家谱,是幸氏先贤们胸怀民族、情系家族的雄阔视野,是跨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筚路蓝缕,是血浓于水、情深似海的千古守望,令子孙后嗣肃然起敬。幸氏家谱,不仅笃定了我们的家族文化和历史归宿,也赋予了我们未来标向。续谱建祠,是我们幸氏子孙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近年来,幸氏家族文化建设高潮迭起。幸茂林2006年秋创办《幸氏家族网》,幸肖来2010年元月创办《幸氏论坛》,幸志高创办第一个幸氏博客网页,江西高安、修水、南康、奉新,广东兴宁、梅州、深圳、潮州,四川江津、威远,重庆江津、壁山,山西大同,贵州遵义、毕节,甘肃兰州,安徽淮南,马来西亚怡保等多个地区的幸氏宗族进行了一系列续谱、建祠和联谊聚会活动。特别是继2009年元旦幸胜标将军主持的全国幸氏宗亲联络会筹备组在山东济南成立之后,偃公堂于2011年7月19日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落成,为幸氏宗族文化建设举行了穿越古今的奠基礼,疏浚了源远流长的幸氏历史长河,使全球幸氏家族有了一个认祖归宗的祭祀之地,把幸氏宗族文化和家族联谊推向一个空前的高潮,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包括三峡幸氏在内的各地家族文化的兴盛。万州幸氏不仅与高安宗亲成功联办了2014年的偃公堂周年祭祀,也委派代表参加各地幸氏宗亲轮流主办的偃公堂周年祭祀活动,以及各地幸氏举办的续谱建祠和联谊聚会活动,缅怀先祖,增进亲谊,考察学习,观摩借鉴,更增进了一份做好三峡幸氏族事的使命感、责任感。


       万州最早呼吁幸氏续谱的,是居于新田老场镇的幸正文、幸世成等老人,各地幸氏老人和事业有成者相聚,也每每谈及续谱事者,但苦于各方面条件所限,续谱之事始终停留于谋划阶段,不少幸氏老人以有身之年迟迟不能续谱为撼事。2012年春节,在万州城区部分宗亲聚会上,杰仁和在场宗亲畅谈幸氏各地族事,倡议着手三峡幸氏续谱,并动员刚从万州区人大常委会退休的幸坤森承办续谱事宜,承诺全力提供支持。杰仁宗亲的倡议陆续得到幸勃菲、幸坤全、幸乾和、幸乾福、幸中华、幸坤龙、幸坤武等一批宗亲的积极响应。以幸杰仁为核心,以幸勃菲、幸乾富、幸坤超、幸奠忠、幸坤明、幸世平等民营企业家为主要支持力量,以万州一批在职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个体商业者为骨干团队的万州幸氏续谱团队加快形成。


       2013年5月3日,20多位热心族事的万州宗亲会聚重庆银河集团会议室,共商续谱大计,标志着三峡幸氏续谱进入启动阶段。与会者一致认为,三峡幸氏作为幸氏宗族的最大支系,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不能停滞于家事兴旺、族事不振的现状,要抓住华夏民族繁荣昌盛和幸氏家族欣欣向荣的有利时机,为幸氏文化接力,为幸氏基业固本,为幸氏家族添彩。在同心共志之下,三峡幸氏连续召开三次大会,敲定幸氏续谱相关事宜:

——5月3日筹委会第一次会议,重点解决牵头班子和启动资金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三峡幸氏续谱筹委会,选举幸杰仁为名誉会长,幸坤森为会长,幸勃菲、幸乾福、幸坤荣为副会长,幸坤森兼秘书长。幸杰仁承诺提供启动资金,并为整个续谱资金兜底,在银河集团办公楼提供两间专门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配置工作用车一台;幸勃菲承诺为续谱联络和活动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到目前为止,杰仁宗亲除为续谱提供办公室、会议室和车辆之外,已出资约15万元;勃菲已出资10万元,为江南南康修缮祖地捐款1万元,并为续谱联络和联谊安排了若干食宿;乾富宗亲出资10万元;坤超宗亲为续谱联络提供了若干酒水;坤明宗亲也安排过食宿)。


       ——6月1日第二次会议,重点解决实施架构问题。组建六个专门小组,分别实施六大块工作,并决定建立三峡幸氏慈孝基金,主要功能为接受和管理幸氏宗亲捐赠,在筹集续谱、建祠资金和相关工作经费的同时,为族人提供教育、病疾、伤残等亲情救助;


       ——11月16日第三次会议,重点统一入谱范围、上溯断代、记叙要素等方面的实施原则和办法。会议明确,要禀承老幸家顺天意、行王道、尊祖制、尽人事的家风,把续谱办成所有幸氏的盛事和好事,而不能将家谱简化成幸氏群英谱,更不能异化为项目经营。第一,要体现天下幸氏一家亲的原则,入谱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不留遗撼。凡启善公世系族人,不分居地,按1935年分支入谱(1935年未入谱者,免费登记入谱);凡偃公82世孙文兴公后裔系族人,不分居地,自愿免费登记入谱;凡居三峡地区的幸氏族人,不分支系、男女和穷富,自愿免费登记入谱。第二,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不仅家谱文字、文风、印制、格律取当代,家谱名录,也要男女、家眷同入册,并尽可能完善生卒时间、地点等要素。第三,要体现幸家人办幸家事和团结奉献原则,续谱、建祠一应事宜原则上由族人操持,除筹委会幸坤森等常务主办人员每月给予三千元生活补贴外,其他工作人员无偿参与,一律在续谱相关记事中留名传世,以告慰先人,激励今人,昭示后人。


       自2013年下半年始,三峡幸氏续谱进入实施阶段。经过幸坤森等常务人员和一批牵头人的努力,目前已经完成登记工作的三分之二,剩下的工作只需一年半载即能完成。在此,宗亲会呼吁在坐的各位宗亲推荐几位有热心、有一定统计和文字能力的宗亲加入续谱工作,每月给予生活补贴3000元左右。也倡议在坐各位宗亲、并通过你们向万州及周边的宗亲发出呼吁,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热心出热心,以期尽快完成万州幸氏续谱工作。下一步,筹委会还计划在幸家村复建幸氏宗祠,规范建立幸氏扶贫济困和教育基金等,更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支持和合作。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幸氏家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技术支持:搜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