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注册
邮箱*
姓名*
密码*
登录
邮箱*
密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偃公堂落成庆典周年祭祖专版 > 2013年祭祖活动
【2023】湘西北访张家界幸氏
2023-11-12

湘西北访张家界幸氏 


   

   

       2023年10月30日幸氏宗亲联谊会筹委会副会长幸五毛携夫人程燕明、武汉宗亲幸勇军携夫人周美华一行四人,从武汉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湖南省湘西北的慈利县岩泊渡镇廖家村。此地西距张家界市政府76公里,东距慈利县政府15公里(步行距离),北有叇云山,南有牛头寨山,两山之间是狭长的丘陵地带,清澈碧绿的澧水河在其间由西向东蜿蜒流淌,幸氏族人在澧水河北岸临水而居已有三百余年。张慈公路从村中经过,公路两旁是一栋栋外观漂亮的小洋楼,屋间的坡地上则是挂满了金黄色橙子的果树。远处的山脉延绵起伏,蓝天下远山含黛,郁郁葱葱。我们在路边刚停好车,幸永胜就热情的迎上来,然后带我们沿着一处橘园里的小路爬上坡顶,来到他家。我们刚坐定,他的几位亲戚也是村中的年长者幸礼初,幸云生、幸云其、幸云斌陆续来了,幸永胜的父亲幸福清也赶回了家中。虽说是初次见面,但大家都有一种久违的亲人再聚首的感觉,非常亲切。几位老人给我们介绍了当地幸氏祖源和一些历史的传说。据他们介绍,世居慈利县岩泊渡这里的幸氏,是清中期从江西到四川短暂停留后,再迁到湘西北这边来的,他们的先祖有三个儿子,慈利县岩泊渡镇的这支是老二的后人,目前已有二百多人,这里以前有一本仅存的族谱,可惜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被抄走后丢失;老大的后人在澧县;老三的后人在桑植县。老二的后人用的字派为:“文廷世应金,光明耀彩云,永煕汉吉昌,成龙国泰清”。“云”字辈的这几位老人是第十代人。交谈间,幸永胜已将一桌富有当地特色的菜肴做好了。幸永胜虽患有先天性腿疾,但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靠耕种了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同时定期赶集售卖小商品赚取生活费。性格开朗的他,十分热心宗族事业,浑身透出一种不被困难压倒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


       午餐后,幸福清、幸永胜父子俩带着我们去村中几户幸氏家庭走访,有开超市的、开豆腐坊的,有在家带孙子的。幸五毛挨家走进去与他们拉起家常,交流幸氏相关信息。从张慈公路往南拐进一条水泥路,这里有大片房屋都是幸氏家庭的。我们一行来到幸云生家有欧式廊柱的楼房前,一边品尝从他家屋旁橘园里采摘的果冻橙,一边与一些围拢来的幸氏村民交谈。幸五毛副会长说:“幸氏集中居住超二百多人的地方不多,慈利县幸氏宗亲人口基数大,要尽快组织开展族谱编修工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万事开头难,只要有热心人,有牵头人,大家齐心协力,事情就能办成。我们一行自费来湖南走访幸氏宗亲,靠的也是一份热心”。在场的人纷纷表示,只要有牵头人,自己会全力配合。下午与慈利县的宗亲依依惜别后,我们驱车来到了贺龙的故乡桑植县城。










       第二天上午参观完贺龙故居后,我们驱车来到桑植县上河溪乡的幸家湾走访。正在建设中的张南高速从幸家湾附近经过,此处设有高速路进出口。幸家湾西距湖北来凤县63公里,东距桑植县城51公里,北距上河溪乡5公里(步行距离)。我们沿G353国道到达一处立有“武陵山庄”牌坊的岔路口,拐进山里不远再转道湾眼前豁然开朗,迎面看到一座全实木结构的大型房屋,宽阔的场地上已停了几辆小车,山庄下面新建的硕大水池里波光粼粼,一根塑料水管在不停的往水池里灌注山泉水。这座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的山庄是幸斌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主要为周边的客户提供中高档餐宴服务。这里四面环山,环境清净,山上茂林中还有许多蜂巢,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幸斌是一位80年出生的后生,共产党员,村支委委员。他们夫妇靠着勤劳的双手创下了这份家业,由于事业还在爬坡阶段,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和永胜一样也是一位性格开朗,十分热心宗族事业的宗亲。我们与幸斌一见面,就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没有生疏感。刚聊一会,又有几拨客人开车来进餐,幸斌兴奋的说:“你们来了,客人也多了起来,幸家人带来了好福气”。我们催他赶紧去招待客人,我们自己到处参观一下。






       我们来到一座平房前,见一长者坐在屋里,上前打过招呼后得知,这位71岁的长者是幸斌的父亲幸昌金。他听完我们的介绍,赶忙从里屋搬出几个凳子请我们坐。他介绍说,桑植这个地方有幸氏族人二百多人,主要居住在幸家湾组附近,十几公里远的东风坪村也有几户幸家人。由于地处苗族聚集区,桑植幸氏在当年在划定民族时,都登记为苗族。这里的幸氏使用的字派是:“朝国相元子,廷光大吉昌”。这个字派是他们已知的先祖幸相才带来的,到昌字辈后字派就用完了,“昌”字辈是定居这里后的第八代人。他1980年出生的大儿子幸斌,1982年出生的二儿子幸力就没有按字派取名。村中许多“昌”字辈的后人,在没有字派取名的情况下,采用了其他地方的幸氏字派,有的按“清”字,有的按“奠”字作为字辈在取名。后来族中人确定按六十四字派来续取字辈,避免了紊乱。采用这个字派是因为1957年3月间有恩施利川来的六人来此采药,其中有四人姓幸,彼此有了接触。到了1963年2月从湖北恩施利川来这里采药的幸乾万一行五人有三人姓幸,并带过来一本他们的族谱,本族人如获至宝并抄录了下来。依据这本族谱,并参考其他省份的幸氏字派,本族人决定采用达州幸氏的六十四字派。幸昌金还介绍说,据老辈人口口相传,先祖流传有祖上不知是逃荒或躲避战乱,需要离开原居住地,当时有三兄弟,由父亲将生铁铸的鼎锅盖碎成三块,三兄弟各自携带一块以便以后相认。(对于这个传说不知道是幸相才带来自己的亲历还是幸相才听到祖上的传说)。幸相才带着妻子和天元、德元(无后)二子来到桑植定居;天元生子龙(无后)、子凤二子;子凤生廷文、廷真、廷礼(无后)三子。他是廷文的后人。谈话间,幸斌打电话催我们吃饭。餐桌上一盘油炸蜂蛹给我们的印象最深,还有其他特色菜肴全是美味。餐中幸斌又将他爸爸讲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补充,说那本珍贵的手抄族谱就保存在他家里,手抄族谱上还增加了本族续定六十四字派的由来。

      餐后幸斌带我们到不远处的幸家湾走访。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两旁好多都是幸氏家庭的楼房,我们来到一家姓幸的家里,女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其家门口有个公交车站,这里的人们出行已很方便了。我们在幸家湾公交站合影留念,因为这里还是贺龙任军团长的红二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时曾路过的地方。







       随后我们驾车往山里的小路走,很快来到一处石桥旁,石桥下是很深的沟壑,两旁有几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过了石桥,车辆已不能前行。下车后我们沿着崎岖狭窄的小路继续往前走。道路右前方不远处有几栋老房子,房子后面是茂密的山林。不一会,我们来到一处老式结构的房屋前,一位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人上前迎接我们,经介绍这是一位九十多岁属昌字辈的幸氏老人。这位老人对幸氏历史了解不太多,寒暄后我们继续往前走,爬上一道坡,上面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开阔地,杂草间有几处断垣残壁,墙基內还有老式灶台。这里就是这支幸氏族人先辈曾住过的地方。站在这里就仿佛站在一个体育馆的舞台上,背面靠山,前面视野开阔,风水极好。我们再绕行到后面的山坡上,来到了幸公相才和幸母宋儒人的两座墓葬前。墓碑是2002年重新立的,从碑文上看,幸相才生于康熙壬辰年(1712年),卒于乾隆甲午年(1774年),活了62岁。碑上还刻了带字派的序文:“吾宗始祖考幸相才于乾隆戊午年(1738年)腊月卅,由云贵边境携妻带子来桑定居,带族谱一卷,其字派为:朝国相元子,廷光大吉昌;湖北本族幸乾万传来族谱全集,本房会抄乾(吉即乾)坤奠:定鼎立功,仁贵自强,克己谦和,临物端庄,修身体道,焕然成章,懋昭祖德,长乐永康,绍绪济美,云集桢祥,后光辉映,名著乡邦,本支安固,作述显扬,螽斯衍庆,兰桂腾芳。二〇〇二年仲冬月立”。


      参拜完毕,我们沿着山路来到一栋有历史感的全实木结构的老式木屋参观。这座老房子坐北朝南,并排有四个大门,其中最高的开双门的那间是公用厅堂,两边是各自带有堂屋和厨房的厢房。屋内是全实木地板,墙面和屋顶除了瓦片,全是实木。窗户是镂空的,这里没有蚊虫,无须安装纱窗,到了冬季需要用纸或塑料布糊上挡风。堂屋一侧用青石条嵌出一个正方形的烤火塘。以前客人和主人进门后都是围火塘落坐,吃饭、 喝茶、抽烟、议事都是在这里进行。幸斌从小在这里长大,他伯伯家住东边,他们家住西边。这座老房子目前已经没人住了,他的堂兄住在隔壁的一栋水泥砖瓦房里。这样的老式木房子如果建在城市周围,一定是一个网红打卡地。幸斌投资兴建武陵山庄,依然是全实木结构,可能与他的木屋情节有关。




      离开幸家湾后我们来到幸斌兄弟俩建在镇上的家里。两栋楼挨着一起,是在老地基上重建的,楼下的门面房已经出租,楼上几层是居家用。幸斌的爸爸拿出珍藏的手抄本,幸斌拿到阳光充足的楼顶,小心翼翼的摊开每页,我们用手机清晰的拍了下来。这部手抄本上增加的本族部分写有“重修族谱新叙字派”内容,记述为“三十年则为世,三世则有九十矣,恐其迟日天则事愈难为,我族于道光乙巳年(1845年)续谱告竣迄今己九十年矣”。可惜一百七十多年前本族修编的族谱都丢失了。






       关于桑植这支幸氏与慈利那支是否是三兄弟分居后的同族后人问题,我们讨论分析,从幸相才带到桑植来的字派看,“相”字辈上面还有“朝、国”二代人,而且字派与慈利的不同。幸相才到桑植幸家湾定居时是他26岁也就是1738年,至今繁衍了十代人,而慈利那边繁衍了十二代人,因此幸相才与慈利的“文”字辈三兄弟可能不是同代人。慈利“文”字辈三兄弟中的老幺是否到了桑植其他地方或另起了字派,有待进一步考证。


撰稿:幸勇军 

摄影:程燕明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五日



Copyright © 幸氏家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技术支持:搜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