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幸家的楷模《幸辉烈》
1932年10月出生的幸辉烈,是兴宁径南双溪村人,原名鸿基,曾用名飞列。
幸辉烈的父亲是1930年的归国华侨,回国后在兴宁径心开药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幸辉烈的大哥参加抗日,父亲把药店迁回老家,回国买来的田地也日渐被业主赎回,1940年至解放全家靠父亲行医、教书谋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的父亲还当过梅南交通员。父亲从小对幸辉烈要求严格,送他去读书,教他学对对子,读《幼学》、《家礼》、涉猎了中医学、药性、汤头歌诀、脉学及古典文学、历史、地理等知识。
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幸辉烈在1948年读高一时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梅县梅兴中学学生运动。1948年冬,他作为外围人员,配合当时的地下党员、后来任梅县人大主任的陈志岳等拿到国民党太平乡公所的军事地图,顺利送到当时梅兴丰华边书记姚安手中。1949年6月幸辉烈正式入伍中共闽粤赣边纵梅州公学炮科学习训练,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教导大队,同年7月29日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当年虽然中国快解放了,但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还在负隅顽抗,所以战斗还是相当艰苦,幸辉烈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迂回周旋,敌进我退、敌退我打,在山里巧妙地与敌人打游击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幸辉烈被派至兴宁县公安局工作,1953年转业教书,1958年起历任兴宁径南、径心、坪宫等小学副校长、校长,直至1990年12月离休。
离休以后,他帮村里收集编写《双溪村简史》,参加兴宁党史《宁江洪流》的调查编写,编写族谱,与战友编写《峥嵘岁月当回首》等。
1997年他与10多位楹联爱好者一同创办了兴宁市楹联学会。
2003年春起任编辑,同时在全国特级教师、兴宁一中石桐华的指导下,努力学写楹联和诗词。
2007年他被批准成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2009年,他出版了包括回忆军旅生涯、社会和家庭纪事、创作的楹联、诗词等的《欣荣集》。现在他每天都坚持看《梅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收看电视新闻,下楼散步,与老友们谈论国际国内大事。
幸辉烈属猴,所以他说他也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年轻时喜欢打乒乓球、排球,踢足球。离休前,因身体欠佳做过手术,他又学会了钓鱼。现在他每天都要坚持行走1个小时,大约两华里,坚持做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但患有肺气肿的幸伯,至今都还后悔在文革时抽起了烟,且戒烟太迟。所以他奉劝大家不要抽烟。
在邻居眼里,幸辉烈还是一位“模范丈夫”。幸辉烈的妻子与他同龄,在家务农,含辛茹苦操持家务、养育孩子,10年前她因脑血栓而中风。有道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幸辉烈说,妻子以前受的苦太多了,现在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照顾好妻子。前几年,他还有力气,就让儿媳把妻子背下楼,他推着轮椅陪妻子在楼下散步、晒太阳。这两年,虽然力不如往年了,但他依然和儿子、儿媳、女儿一起,尽量照顾好老伴,帮她兜屎兜尿。他也鼓励妻子要坚持下地走动,让妻子和他一起帮忙择择菜,而不能总是躺着,让肌肉、身体机能太快老化。
幸辉烈乐观开朗,也非常注意饮食起居,饮食清淡,少吃多餐。老两口现在兴城居住,晚辈都很孝敬。
联系人:幸茂林 微信:sdproton
E-mail:xingmaolin1978@163.com
QQ:17753108 幸氏家族网QQ群:21356258